福建:多措并舉 加快推動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08/05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做好重點產品、做精重點技術、做強重點企業、做優重點園區,提出實施有效供給能力提升、安全環保技術改造、創新體系完善、強企育才、產業布局優化、發展環境改善等六方面行動,為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石化化工產業是福建省的支柱產業,是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產業支撐。精細化工附加值高、需求增速快,是石化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保障。近年來,福建省立足各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加快推進一批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為主的專業化工園區建設,培育了三棵樹、坤彩科技、德爾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已形成較好的產業基礎,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取得較大進步。
——產業布局分工明確。福建省石化產業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湄洲灣石化基地、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福州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及連江可門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重點布局煉化一體化以及石油化工產業鏈中下游項目,大型龍頭企業“壓艙石”作用明顯。2023年,上述園區所在的泉州、漳州、福州、莆田4個設區市石化工業營業收入占全省規上石化總營業收入的76.6%。三明、南平、龍巖等3個山區設區市依托本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氟化工、硅化工、林產化工等特色化工產業,全年石化工業營業收入占全省規上石化總營業收入的15.5%。寧德市精細化工產業以生產為鋰電池配套的正極材料和電解液為主。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福建省堅定實施“少油多化”發展路線,產業鏈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方向延伸發展,精細化工產品規模和附加值得到較好提升,精細化工在行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等產業鏈逐步發展壯大,具備從煉油到芳烴、烯烴,再到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聚酯等生產能力,產業鏈條缺失環節逐步得到填補,已形成多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其中比較突出的有4條:一是原油-烯烴、芳烴-聚烯烴、聚酯-塑料制品、滌綸纖維等產業鏈;二是苯-環己酮-己內酰胺-聚酰胺6-腈綸纖維等產業鏈;三是氯氣-光氣-TDI/MDI-聚氨酯-下游產品產業鏈;四是螢石-氫氟酸-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產業鏈。
——產品優勢逐漸凸顯。精細化工為半導體加工、先進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加工等行業提供包括光刻膠、特氣、工程塑料、尼龍、聚酯等基礎性和關鍵性原料,對攻克行業“卡脖子”具有戰略性支撐作用。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中創新航等行業龍頭企業帶動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粘結劑、導電劑等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在全國鋰電新能源新材料市場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海斯福、三農新材料、東瑩化工等區域龍頭企業帶動形成從螢石到吸入式麻醉劑、數據中心沉浸式冷卻液、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劑、環保型制冷劑、高純電子化學品等特色產業鏈,六氟異丙基甲醚國內市占率100%,六氟異丙醇國內市占率90%,氟橡膠硫化劑國內市占率88%。
下一步,福建省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結合《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聚力發展以高端聚烯烴、氟化工、電子化學品、涂料等特色的精細化工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提高特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優勢產品體系,推動全省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產業布局規劃,提高有效供給能力
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形成分工合理、優勢突出、差異化發展的精細化工產業布局,推動產業鏈向精深方向發展。依托福清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邵武金塘工業園區、上杭蛟洋工業園區等產業集中區,加快石化中下游產業鏈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發展,重點發展高端聚烯烴、高性能樹脂、氟硅新材料、橡膠及彈性體、高性能涂料、電子化學品等產品,著力推動精細化工產業與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新能源電池等下游產業融合。
二、推進綠色安全改造,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低碳技術創新,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行綠色化改造,加快石化化工用能結構調整,全力推行綠色制造,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石化化工綠色低碳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推動老舊裝置綜合技改,依法依規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大力發展綠色石化產品,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
三、加強產學研用融合,逐步完善創新體系
重點圍繞“市場有需求、研發有基礎、突破有可能”重大關鍵技術,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自行研發或加強與國內外技術創新領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把引進創新能力強的中外頭部企業作為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的重要內容。支持園區或重點企業搭建行業創新平臺,建設化工中試基地,為突破行業發展關鍵技術和轉型升級提供新鮮土壤,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重要支撐。
四、開展企業梯度培育,做優做強產業主體
堅持龍頭帶動,圍繞龍頭企業需求策劃項目、搭建平臺、招商引資、做好服務,深化產業鏈協同創新,做到以龍頭聚企業、促發展。堅持梯次培育,培優扶強“鏈主”企業,持續加大力度推動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批行業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企業通過上市、兼并重組、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發展壯大。鼓勵企業間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穩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實現精細化工產業與支柱產業、傳統優勢產業之間的集群式聯動和全產業鏈發展。
來源:中化新網